yh86银河国际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 正文

建筑学二年级“儿童之家”设计教学回顾及成果展示

发布时间:2020-06-03 作者: 浏览次数:

建筑学二年级“儿童之家”设计教学回顾及成果展示

设计专题:群体空间使用

设计任务:儿童之家设计

课题主持教师:周钰、雷晶晶

课题组教师:沈伊瓦、郝少波、张婷、汤诗旷、李新欣

授课班级:建筑学1801-1803

教学时间:20203-5月(9周,含五一放假1周)

外请答辩评委:刘晖彭雷陈秋瑜王振白晓霞周雪帆陈国栋

 

一、引言

华科大建筑学二年级的设计课题一直具有较好的延续性。之前四个设计分别对应环境、功能、空间、建造四个专题。近几年回应深化教改的要求,对课题设置做了较大幅度调整。调整之后的四个专题为:空间使用(理想家宅);环境与场地(东湖绿道书吧);材料与建造(宿营地);群体空间使用(儿童之家)。

新的教学架构以设计问题为导向,围绕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本体的建造三方面的设计问题逐步叠加综合,替代原本四专题的简单并列结构:

1、“功能”专题替换为“空间使用”,摆脱原本依据抽象“功能”概念及“功能泡泡图”组织空间的教学方式,回归“人”的生活本源,建立人的行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2、“环境与场地”专题重点考察自然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建筑内外空间的限定与影响。场地选择在风景秀丽的东湖风景区,使学生的个人经验在自然环境中得以延展;

3、“材料与建造”专题丰富了原有的“建造”专题,着重探讨材料与结构对空间营造的作用与影响。

4、“群体空间使用”专题综合前三个课题的训练积累,探索特定群体在特定场地的空间使用,训练学生在真实场地中把握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性设计的能力。

 

二、课题设置

“幼儿园”到“儿童之家”:

“儿童之家”设计的课题设置突破了常规“幼儿园”设计的局限,在较为宽松的场地条件及规范限制下,重点训练学生针对特定使用群体营造空间的设计能力。在设计中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关注儿童的身体与行为,并以此为设计的起点。设计任务与“理想家宅”设计形成呼应,暗示了“家”的回归,引导人文关怀的培养。

 

训练目标:

1、研究特定群体在特定场地中使用空间的方式,进一步探讨空间的属性、生成逻辑与操作技术。

2、整合关于场地、空间使用和建造诸问题的设计思考。

 

设计内容:

1503-6岁儿童提供安全、优良、促进身心健康发育的场所,而不局限于现有幼儿园的运作模式及限制。每个幼儿活动生活单元规模25人,配备3名幼儿教师。建筑面积限定为3000平方米以下,局部两层。任务书只给出各种功能房间的参考面积指标,在具体设计中学生可自由设置与调整。

 

设计用地:

我校主校区幼儿园用地。

 

注:用地红线范围约70*80米。场地中三棵法国梧桐不可移动,其他树木需要有充分理由方可砍伐或移栽。

 

教学环节:

本次设计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以优秀学长线上讲解往届调研报告的方式弥补不能现场调研的缺憾;同时以儿童影视作品及幼儿园设计线上资源为媒介,引导学生观察研究儿童的心理与行为;在设计环节结合深入的案例分析推进设计教学的展开。

 

三、终期评图

在公开评图环节给出评分导则,引导评委重点关注如下训练要点:

1、群体空间与使用:以儿童为主角,组织多种人群互动与共享建筑空间使用

2儿童心理与行为:营造适宜儿童身心发展,促进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趣味性场所

3场地与建筑实体:整合场地、空间使用和建造问题的设计思考

4概念生成与造型:概念围绕设计主题,空间生成逻辑合理,造型符合儿童需要

满足专题训练要点的基础上,鼓励设计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同时,对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制图表达进行累计扣分,引导学生夯实基础。

本次公开评图邀请了建筑系一年级、三年级老师与二年级组老师一并分七组展开线上评图答辩。各组成绩汇总后,由全体评委经过评优合议选出16份优秀作业。

 

 

 

四、优秀作业展示

01-蔡文卓 

主题:Loop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采用一种形式三种尺度的loop(飘带),在空间上形成孩子“一站式”游玩流线,并希望孩子在三种尺度的loop下能分别“怀抱自然、体验生活、分享秘密”。户外空间的布置上,每一个幼儿单元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户外庭院且可达性很高,一个幼儿单元内还有小尺度的自然活动场地,孩子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对于老师和后勤的流线,采用交通枢纽连接的方式,且每一个班都有独立的入口,满足老师和后勤人员对于高效管理的需求。

设计感想:设计之初从孩子写的诗得到灵感,惊叹于孩子内心世界十分美好,于是从诗中抽离出事件,并归纳成“怀抱自然、体验生活、分享秘密”这三个关键词,希望孩子能在建筑中体会到这些美好。

 

02-袁梦颖

主题:嵌套的家

 

 

 

设计说明:针对儿童本身行为和空间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嵌套之家”利用对空间的嵌套使空间和儿童的行为更相符。利用嵌套,创造出介于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空间、幼儿共同交流的公共空间和私密交流的空间等,形成一个三重的嵌套体系,定义了幼儿在不同空间的行为。使幼儿既能从室内快速到达室外与自然亲密接触,也能迅速到达公共活动场地,儿童还可以在小空间里秘密交流或是探索,形成符合儿童行为而又有趣的空间。采用三种不同大小的坡屋顶组织使整体统一而又富有变化。

设计感想:在这次设计中,我感觉对概念的深化和类型学的分析十分重要。最初提出了嵌套的概念,但是理解比较片面,后来是在汤老师的指导下,跳出了从前片面的理解,又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深化加强这么做的理由,以及从类型学上分析空间类型和对幼儿的贡献,对空间类型的分析在这次设计中感触比较深。

 

03-郭孜熠

主题:kindergarten Z

 

 

 

设计说明:本方案希望通过不一样的方式组织群体活动,并使建筑中活动的各个群体在满足自己的活动需求的同时互相产生有机的联系。希望儿童之家中本班儿童之间、同年龄段的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之家内部与街道之间都产生交互,并由此出发点生成“Z”字基本形式,该形式可以使得一段直线内布置相同的功能区域,相对不受打扰,而不同的直线之间可以围合成朝向场地外部的三角形室外区域,儿童可以在三角形区域内活动,并可以与街道以及其他人交流。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将儿童之家“打开”,同时也构建清晰的内部系统。

设计感想:在本次设计过程从一开始草图构思到最终细节敲定,每一节课下来都要经历一番自我怀疑与否定。但是自我质疑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情,它让我不断地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以及各方面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延续我本初的想法,将它一以贯之,形成完整的设计。

 

04-刘雪婷

主题: Alice in Wonderland

 

 

设计说明: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奇妙经历是我们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曾经幻想过的,我希望在本次设计的儿童之家中,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wonderland”,让“爱丽丝”们都可以在探险之旅中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在设计中通过散落式的群体布局结合网格控制的方式,模糊传统空间的等级感与序列感,实现“紊乱”而富有生机,由此产生变化丰富的空间与路径,不规则的外部空间与自然有机渗透。开满孔洞的屋顶,满足采光需求的同时为一层引入光影与自然,同时串联局部二层,与空中花园和小广场结合,为孩子提供肆意奔跑场所。单元内部非线性元素的引入为儿童创造体验丰富的“归属空间”,为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提供可能。

设计感想:因为儿童之家的设计比较综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理不清头绪的情况,如何将前期的天马行空的设想融入设计,如何做好单元与整体之间的协调等等问题真的令人迷惑,但在纠结地探索过程中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理想中儿童之家的样子,在暗含秩序的“无序”变化中提供释放天性的可能,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05-董超

主题:大小世界

 

 

 

设计说明:“大小世界”的设计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理念出发,结合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对待社交的不同需求,设置开放性各异的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同时通过大小体块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不同的单元流线,强化单元内孩子间不同的空间联系,给予孩子多样的空间体验。在建筑群的组合方式上,通过尺度不同的大小庭院,大小体块相结合的建筑形体与充满空间体验的廊道形成整个场地的三个层次,在整体上也给予在儿童之家内的人群以多样的空间层次。

设计感想:这次儿童之家的设计是对整个大二学年所学的内容进行的一个综合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儿童行为和心里特征的研究丰富了我对于特定人群的认知,在单元空间的单元组织与群体空间的组织上,对先前东湖书吧与理想家宅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汇总,在最终答辩时也得到了老师关于设计深化的诸多有益的建议。

 

06-严千辰

主题:Cheese Cake

 

 

设计说明: 童年往往是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孩子们天真善良,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对世间美好敢于追求,他们活泼好动,敢于冒险和挑战。对孩子们的充分尊重便是设计的核心。在综合考量(功能,心理,身体行为,场地需求)后,我提取了奶酪蛋糕的元素,场地群体空间布局为两个被切开的圆形奶酪,向心集中,短暂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享受专属于孩子们的童趣世界。儿童单元即为切开的扇形蛋糕,配合中心的梧桐树向外交错摆盘,提升空间丰富程度。最后单元的开窗参考了奶酪特有的空洞,配合孩子们的身体尺度。激发他们在儿童之家里面探索冒险的欲望,这时你有没有联想到可爱的JERRY呢?

设计感想:这次设计其实是之前三次作业训练的成果。虽然那几次设计结果都不理想,但是我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认真反省自己。我很幸运这次没有走很大的弯路,一来是经过了大二一年的知识积累,让我在设计领域学习到了很多。其次是我非常喜欢儿童之家的课题,热情往往才是支撑自己前进的关键动力。不足依然存在,继续砥砺前行。

 

07-肖馨瑶

主题:无限环游

 

 

 

设计说明:在我看来,儿童在游玩时,对于空间的需求大于对器材的需求。一个能让他们无限奔跑的场所,就可以带来无尽的快乐。这就使我想象到了象征着无限的莫比乌斯环和连通着内外的克莱因瓶,并将它们结合到设计当中。为了儿童的无限奔跑,设置大一个大环线和若干小环线。在奔跑的途中,加入可以供他们攀爬的坡道,再利用坡道下方的空间,满足孩子们对狭小空间的探索需求和安全感的追求。贯穿整个儿童之家的环线,使儿童在室内和室外之间穿梭,串起了不同的空间体验。

设计感想:对于儿童之家的设计我本是没有底气的,因为对于儿童的接触并不是很多,疫情期间不能实地考察,便看了很多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我发现了儿童行为的几个特点,将他们与一些拓扑学中的概念结合之后,得到了不错的概念。之后将概念落实到实体经历了很多推敲,最终得到的成果还是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我的初心,就是一个将上下、内外、时间这些维度连通的儿童之家。

 

08-张伊梅

主题:N • E • C儿童之家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从儿童对室外空间的使用出发,在对儿童教育的前期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儿童教育都集中在室内而缺乏对室外环境的认知,由此思考能否将室外环境作为教育的延伸,让儿童自发地在环境中学习、思考,基于这个概念,用Nature、Exercise、Creativity三个主题赋予室外空间以活力,让儿童在室外环境中体验到从认知到创造的过程。儿童在室内与室外、不同的庭院之间穿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设计感想: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设计,我们站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也是一个回忆自己儿童时期的过程,把自己对孩童生活的期待融入到这个设计中。除此之外这个设计也是对二年级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从事件行为空间的转化,到场地设计,再到结构的思考,以及造型与功能的相互适应,都需要在这个设计中得到体现,在付出了很多努力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

 

09-万朔

主题:穿梭

 

 

设计说明: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孩子被放到自然环境中,他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孩子们天性好问,对事物特别是对自然总抱着探索心态,也特别热爱到户外活动,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学会分享、团队协作。基于幼儿的这些行为,开始进行我的儿童之家设计,建筑本身对室外场地进行了划分,并设置了不同的主题,草地、沙地、橡胶铺地,通过延伸二层平面围绕着树木,拉近了孩子们与树木的距离,同时设置了二层廊道让孩子们游玩在不同场地之中,穿梭于树木之间,拉近与自然的距离,发挥出孩子们的天性。


设计感想:设计儿童之家的时候常想,这个设计与其他建筑不一样,空间如何设计得有趣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如何有趣,设计得卡通算有趣吗,设计空间复杂算有趣吗,我想这些都不是关键,儿童感受到的趣味应是他们自己探索到的,那就应当把自然给他们去探索,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天性。

 

10-夏傲雪

主题:“互”

 

 

 

设计概念:本次我的儿童之家设计的主题是“互”,意图创造出一个既有独立活动场地,也能有利于儿童与儿童、自然之间互动的小世界。我根据理想家宅的设计方法,描绘了一个儿童的成长剧本并进行了图解转化,也由此提取出一种的空间关系——视线上联系但可达性在两个维度上并不对等的空间关系,由此我联系到二极管的物理符号,从中提取出三角形的符号,并对其进行同向和异向的不同程度的组合,从而形成三种空间单元。空间单元连接同样是进行同向和异向的组合,通过平面设计将小庭院、中心庭院、场地树木连接起来,达到促进儿童与场地自然环境的互动;通过剖面设计使儿童活动空间在横向和纵向都连结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促进儿童之间互动的目的。

设计感想:在以往的设计任务中,我对形式操作并不敏锐。在此次设计一开始时也是像往常一样摸不着头脑,尝试了很多种设计思路。但是通过研究儿童行为特点我编写出了比较有意思的剧本并进行图解转化、提取抽象概念进而联系单元形式我找到了一种相对合理的组织方式。也吸取了之前提出的方案中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并用在这个方案设计中,反复修改从而完成了此次设计。也因此我知道了形式的操作并不是空穴来风或者简单的灵光乍现,好的方案是思考不断累积的结果。

 

11-张雪颖

主题:方圆之间

 

 

设计说明:以创造孩子们专属的有趣的小空间为目的,选取圆筒的元素,通过对人的行为分析,生成各个使用空间的雏形,再通过对场地周边环境的分析,对各功能空间进行布置。结合造型,考虑结构,最后不断调整中生成最终的方案。
设计感想:这个设计是二年级一来最复杂的一个设计,综合了大二以来的三个作业。设计过程也是对这一学习过程的一个温故与练习。现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这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并将设计的初心很好地与之结合。除此之外,软件上的不足与不熟练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都是在之后需要加强的。

 

12-徐耀新

主题:Meet at the Corner

 

 

 

设计说明:孩子们用身体感受这个世界,而转角则是对这份感受最好的回应。多少人的童年记忆里会有这样的角落,这里有捉不完的迷藏,有数不清的瞒着老师偷偷跟好朋友一起度过的下午,遗落的不知埋在哪块土下的“宝贝”,悉心照应着的跟自己同样幼小的花朵,角落的点点滴滴里藏着无数的幼儿记忆。转角之外,转角之内,成年人概念里的简单转折,在孩子们眼中,是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性。

大人们不会知道转角后藏着什么,但孩子们永远知道。

Adults won't know what hides behind the corner,but children always meet it.

设计感受:本次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基本集中在群体空间的转化部分。斜线要素如何跟场地有一个较好的融合是本次设计的难点,过程中做了近十种可能的形态尝试,在周老师的指导下从中选出最好的一种进行深化发展,一路走来,坎坷不断,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关于群体空间组织的经验教训,希望以后可以做的越来越好!

 

13-张帆

主题:木同小序

 

 

 

 

设计说明:幼童时期,孩子们永远对树上以及更高远的天空充满着无尽的好奇和求知欲,何不为其营造一个树上的世界,让自然触手可及?本次儿童之家设计聚焦“上树”等相关幼儿行为,充分利用场地内部独特的植被条件,并综合场地周边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力图创设一个允许孩子们从入园开始便与绿树为伴的树上空间。设计之中,围绕园内中心大梧桐树展开“环园天台”,打破地面限制,让孩子们在更高、更开阔领域的追逐玩耍中书写不一样的“桐”年,开启人生的序章。

设计感想:儿童之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它的侧重点不再是单一建筑空间及单一行为人的活动研究,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区位环境、人群构成、交通组织等多种要素。难点于此,而突破点也恰恰就在这里,能够适应性地结合人群活动和社会环境作出布局的解答,是该设计中令我最满意的所在。

 

14-洪方东

主题:A Mark in the Space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以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太空中的一个标志》为灵感,结合了文献阅读中儿童兴趣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一种串联起所有孩子兴趣空间的整体布局。在这条属于孩子们的环线上,分散着五类孩子的兴趣空间,分别为和体验、思辨、审美、运动、交往相关的空间。形式上用曲线组织,让孩子看不到尽头,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这个柔和的、流动的、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孩子的宇宙里,流动的曲线让孩子迷失方向,孩子唯有找到自己的标志,才能明白自己身处何方。

设计感想:本次设计过程中,前期概念发展和理论研究都较为顺利,但中期方案拘泥于局部的形式和关系,忽略了整体关系的自由性。尽管在后期做了调整,但最终剖面关系简单,单元形式单调,对于核心概念的发展有很多遗憾。设计中关于群体空间组织和针对特定群体的空间设计学到了很多。

 

15-谭薇

主题:多变社区

 

 

 

设计说明:多变社区旨在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小朋友将模拟成人社会的生存方式,以此来接触社会化教育,帮助个人身份以及社会认同的初步形成。尝试着让孩子们理解一些社会规则和常识,使儿童之家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温室。方案分别从街道,邻里关系,社交的偶然性,潮汐式活动场地,社区共享这五个方面出发,对社区化这个大概念进行阐释与深化,通过建构的手法增设街亭,驿站等互动设施,增强整体的趣味性。

设计感想:儿童之家方案的推进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想要有所突破,却又总在一些创新点上退缩,在合理性与创新性的取舍上拿捏不定,陷入了反复纠结的循环。经历了一些失败后,我一度认为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无法去诠释和驾驭社区化这个主题,花了很多时间去说服自己坚持下去。超级感谢汤老师给我提的很多建议,每次在我想放弃的时候按住了我的狗头,让我的方案起死回生,也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组里的兄弟姐妹。

 

16-吴至雅

主题:孩子们的迷你小镇

 

 

设计说明:本次方案在回应了多个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重点回答增加幼儿集体与个人的矛盾问题。设计概念首先外围由三个幼儿居住单元围合,內围为多个目的性小场所的次级围合。具体造型分为三个层级,有多层级的活动空间的big house、个人独处的小空间small house、小型聚集的秘密基地和特殊教室middle house。各种小房子有不同事件可能性,空间上并列、嵌套、围合。本设计是一个内向型的建筑,在中心大厅big house完成丰富的功能使用。

设计感想:调研中发现因为差异的个体在单调的环境中更易发生冲突演化出矛盾,我计划用丰富的事件目的地来引导各种小朋友积极地相处。这次设计让我积累了社会调研的经验,设计前期我列出多个想要回答的问题,这些既是限制又是引导,最后让设计的结果更为丰富。

 

 

五、教学反馈

评图结束后,二年级组老师邀请参加评图的一、三年级老师展开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二年级教学的批评与建议。

刘晖老师表示自己曾参与二年级教学多年,认为近年来教学工作特色鲜明,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从本次儿童之家公开评图的成果来看,提供给答辩老师们的《评分导则》有助于评分标准的一致化,建议在《导则》中明确图面基本要求的评分占比,夯实学生建筑制图表达基础。另外,刘老师还提出设计在兼顾创新的同时,应对于群体及个体空间场景的表达有明确要求,以此推动设计概念推进与成果落实。

彭雷老师多次参加二年级的设计公开答辩,认为教学工作开展得一直很活跃,如教师中期讲座使学生在建筑形体生成方面特色突出。建议强化学生概念转化和形体生成之间的结合度,注意在使用者空间体验方面提升设计深度。王振老师也强调图面表达与设计能力训练的关联的重要性。认为未来在儿童之家的场地设计方面,还应增加对建筑与周边道路衔接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在群体活动空间、室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单元等方面深化设计。白晓霞老师认为二年级的教学组织值得学习,建议进一步推进设计与儿童心理行为的结合。陈秋瑜老师表示很高兴参加公开答辩,认为从儿童之家设计的成果来看,建议引导学生在建筑整体概念表达与适应儿童身体的小尺度空间设计之间,尽量取得整体与局部的平衡。周雪帆老师表示本次参与二年级答辩,对于教学组织与学生作业印象深刻,值得学习借鉴。陈国栋老师建议在训练中强化空间生成逻辑,加强如采光等幼儿园设计规范的要求,并规范尺寸标注等图面表达。

年级组老师将继续发扬建筑二年级的优良传统,继续完善教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撰文:周钰、雷晶晶

统稿:周钰

审稿:周钰

yh86银河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我校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