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张菁受邀到我院讲学。讲座在南四楼100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李小红、规划系在校全体教师、建筑系和景观系与艺术系部分教师、以及我院研究生共15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由黄亚平院长主持。
张菁的报告内容围绕“宏观趋势”“交流要点”“技术趋势”三个主题:
首先,她阐释了新时代城乡规划面临的五大变化,即发展阶段变化、人民需求变化、空间关系变化、国家要求变化、规划供给变化。其中,特别强调了国家要求变化的两个核心内涵——以生态资源环境安全保障为核心的高水平保护、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张菁认为,在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规划从编制之初就应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识、问题意识和治理意识。
其次,她从城市更新行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国土空间优化、设计竞赛与征集四个方面,分享了中规院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工作。城市更新方面,张菁提出“谋划要从大到小”“行动要从小到大”“实施要从微到小”三点认识,介绍了在烟台、重庆、苏州姑苏区、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冬奥公园永定河左岸、兰州市西固区等地的实践和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她阐述了识别价值和载体的新方法、保护传承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分享了对云南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苏州姑苏区历史城区城市更新等工作的思考。在国土空间优化方面,张菁强调了做“能用好用管用”规划,推介了西藏系列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河北省多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承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经验,探讨了高原生态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方法、建设用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方法、治理型规划的编制方法。在设计竞赛与征集方面,她阐述了北京南中轴地区方案征集中对“国家和视角”和“人民的视角”的体会,谈到了多元互补团队和尊重场地思想在太湖科学城、洗砚湖生态科技城设计中的作用,讲授如何将乡愁、民族产业等绿色与人文要素在城市更新中运用。此外,张菁还就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文化魅力、绿色低碳、生态韧性、绿色交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智慧赋能等关键词,分享了中规院在城市高质量建设方案编制、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完整居住社区系列研究、城市建成环境密度研究、场景营城、文化魅力空间识别、生态廊道与绿道规划、城市低碳总控、碳排核酸模型与减碳路径系统集成、长江打保护治水模式与机制、城市洪涝韧性提升、站城融合、共享出行与弹性公交、标杆型科技园区建设、村镇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信息模型、城市体检技术方法等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新尝试。
最后,张菁指出:践行绿色低碳,全面转变发展理念与方式、探索面向实施的城市更新模式、构建多元创新空间、提升城市韧性和防灾能力、推进县域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塑造特色魅力空间、重视空间需求的差异化,推进全龄友好的人居环境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等,均是未来规划技术的趋势走向。规划师们要主动适应工作方式变化,做好政府的助手、百姓的帮手、实施的推手。她勉励同学们,将新时代、新理念、新实践融合起来,信仰规划、崇尚科学、追求艺术、服务人民。张菁充分肯定了我院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水平、科研实力与实践积累,欢迎更多的我校同学们加入中规院大家庭,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黄亚平对张菁的精彩报告表达了感谢。他总结指出,我国城乡规划的发展在宏观趋势上围绕“一优三高”展开,即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中规院作为龙头单位,实践出真知,其凝聚出的对五大变化的认识、对四项重点领域的深耕、对行业关键词的提炼,正在引领新的规划技术变革,对我院师生把握国家需求、优化研究方向、树立奋斗理想具有重要启发。硕士研究生潘浩澜就永新古城更新中的多元参与、特大城市密度的学界争鸣等问题与张菁进行了互动,探讨了规划与策划、政府与市场、平均与异质的关系。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会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莅临指导。他与张菁就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武汉都市圈规划与建设等议题,与我院教师开展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撰稿:单卓然、潘浩澜
摄影:刘承楷、刘彧
审核:黄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