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 “U+L”城市与景观新思维学术简报(一)
前言:由yh86银河国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中国园林》杂志社主办,湖北博克景观艺术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阳明文化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新建筑》杂志社等单位协办,yh86银河国际景观学系承办的“第8届城市与景观‘U+L新思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博克’杯全国大学生概念设计竞赛”,已于2018年11月11号顺利闭幕,该次会议共有32场学术报告,现将上述报告根据录音进行精整并分期推送,以觅读者需求。
第一场报告由高翅教授主持,报告学者分别是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与东南大学成玉宁教授,下面就两位学者的报告之精粹进行摘录呈现。
高翅教授
主旨报告一:建设公园城市——未来城市景观的新方向
报告人丨刘滨谊 教授
刘滨谊教授
围绕健康中国时下的热点问题“公园城市建设”展开,包括:(1)风景观溯源对未来风景园林学科扩展深化的启示;(2)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的基础;(3)建设公园城市是始于当下的百年行动;三部分内容前后相衔,突出了公园城市建设“不忘三风、强化自身、迎接挑战”的思想要义。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刘教授以风景园林的历史观回顾了东西方的“风景观”,指出中国传统的风景、风土、风水,即“三风”,是指导我国古代公园城市诸如杭州成功建设的思想渊源,由此也成为我国风景园林的思想内核之一;提出“三元一体,多元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亦即为健康城市的思想观念。认为公园城市是几千年“天地人和”的今日再现,营造公园城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应多专业交叉学习研究。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刘教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以人居生命观、人居时空观、现代人居综合发展观(即人居环境发展“三观”)为框架,探讨了公园城市建设与“城市双修”、“乡村振兴”、“荒野保护”三者间的相互促进与共生关系,并通过“张家港暨阳湖”案例给予解析,提出“水环境应作为中国江南地区古今景观营造关键”的观点。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刘教授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违背“三风”、脱离“三观”的常见弊病进行批驳,提出具有健康价值的公园城市建设应是百年大计,且需始于当下,现阶段城市规划应重视自然,重视“三风”。
最后刘教授通过多幅“桃花源”般的风景展示,指出:“中国人居环境和风景园林规划师应心存敬畏之心与感恩之意,胸怀绿水青山,用科学与激情创造出充满生命力的前瞻百年千年的规划,用情怀披荆斩棘实现诗与远方”。
主旨报告二:数字景观——意义、逻辑、结构与方法
报告人丨成玉宁 教授
成玉宁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成玉宁教授以此为价值导向,结合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阐述了风景园林实现数字化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现代的风景园林学是兼具艺术与科学的学科,需要定性的研究方法,也离不开定量的支撑”的观点。
报告从数字景观的意义、结构、方法三方面展开。
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成教授分析了数字景观对景园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设计方案生成和模拟比较、设计成果呈现方面的四大价值;数字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景园规划设计与研究的精准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工作绩效,我们应借助大数据、群体的智慧来实现风景园林学科的永续发展,实现行业的革新与进步。成教授还提出年轻人是数字景观实践的主体,必须掌握相关实践规律,而数字景观的方法能带来全新体验,这对参数化景观规划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成教授介绍了数字景观的架构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方案模拟、数字化建造以及绩效测控,该5环节统筹实现数字景观的价值和逻辑,并能妥善解决风景园林常见的生态、空间、功能、形而上等问题。结合东南大学数字景观实践,介绍了围绕风景环境与建成环境的模拟而建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平台”。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成教授阐述了实现数字景观的具体方法,包括“3S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提出数字技术可在学科实践中诸多的具体应用是其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成教授总结道:当今风景园林学科处于 4.0数字景观时代,这不仅仅是断代的标志,而是学科走向学问、走向系统化的新标志!
撰稿:袁晓依
审核:万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