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武汉城市大讲堂开讲啦!—— 石楠《新城市议程解读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汪祥旺副市长致辞并宣布武汉城市大讲堂正式启动
汪祥旺副市长表示,举办城市大讲堂活动,代表了武汉“城市意识”的加强,在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加强对“城—市”这两个字的理解,如何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把握,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城市大讲堂是我们面向全市、面向社会各界,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情怀为武汉城市发展献言献策的交流平台,要紧密结合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汇集各个层面的呼声和需求,不断增强其主题性、开放性、互动性,成为一个“学习-融合-创造”的良好循环过程。
武汉“城市大讲堂”由市委组织部、市重点办、市国土规划局、市科协共同主办,武汉市编展中心、武汉规划展示馆承办,并与武汉干部教育名家讲坛联合举办。采取“一次一专题、报告+研讨”的基本方式,邀请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名专家主讲,面向对象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市民代表等。
市直部门、各区、在汉高校、科研设计单位以及40多位市民代表近500人参加城市大讲堂
《新城市议程》解读与中国城市化道路
主题报告
《新城市议程》“议程”瞄准未来20年
《新城市议程》是联合国及成员国,应对全球快速城镇化及气候变化等挑战,作出的一份重要的政治承诺,是一份瞄准未来20年城市发展的行动性文件。
以前的联合国文件更多的是从住房、基础设施等城市要素入手,而《新城市议程》着眼于全球消灭贫困,着眼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城市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把城镇化、城市发展作为一个系统问题进行研究,涉及消除贫困与包容性发展、经济繁荣与机会均等、环境与韧性等主要方面。
《新城市议程》也重申各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承诺,以此作为在全球、区域、国家、国家以下和地方各级以综合和协调方式、在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参与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新城市议程》如得到落实,将有助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综合实施和本地化,也将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具体目标,即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
核心愿景是人人共享城市
人口多、资源少,资源分配不均是全球面临的紧迫事实。2030年,世界人口将新增10亿,大量人口会流入城市,城市发展不能再走过去老路,而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愿景,是人人共享城市。
作为该议程的起草者之一,石楠表示,人人共享的城市,包括人们可以享受同等权利,社会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人们可以自由选址居住地,能参与城市建设;同时,城市具有公正、安全、健康、方便、韧性和可持续性等属性。
此外,未来城市将非常强调包容性发展、合作与分享的理念;非常强调城镇化、城市问题对当今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的重要性;非常强调优良的城市规划是引领健康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社会分化等重大全球挑战的重要工具;非常强调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再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也不能再采取机械的思维,必须有系统解决方案,即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这三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维度入手;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与互动;采用立法、体制机制以及金融等杠杆;从国家政策到规划与设计、规划实施全过程,进行创新与协同。
城市规划要起到战略引领作用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做好规划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石楠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而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城市规划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与基本构成要素,做好城市规划,将确定中国的城市未来走向。这需要我们把握好城市的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综合部署各类建设,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
他强调,城市规划工作不仅要做好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集约、节约与合理利用,更要重点协调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编制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尊重专家意见,形成后要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使之具有法律权威性。而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
石楠也为武汉发展提出建议。他认为,武汉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尽量留住大学生,发挥本地创新驱动作用。同时,武汉要注重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他希望武汉在实现《新城市议程》方面走在前列,成为实现国家城市治理的先行者。
资深规划专家与石楠秘书长座谈交流
刘奇志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建设共享城市
规划的未来应该超越依赖增长阶段。从人居一到人居三,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面临的问题也发生变化。我们要吸收国际上的城市发展经验,回归以人为本,建设真正的共享城市。要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大家族,城市规划要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新城市议程》融合了全世界好的想法和理念,本期城市大讲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领大家从世界的眼光看问题。
秦尊文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大讲堂充分体现了相关部门对城市工作、规划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主旨报告对《新城市议程》的解读,指出了中国的城镇化道路的关键在可持续发展,中心是城镇化。文件中看到了大量中国元素,体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也是中国学者在国际上通过艰辛的努力取得的成果。
黄亚平 yh86银河国际院长 ——城市与社会包容性发展是时代的选择
最大的体会是《新城市议程》所强调的城市要包容性发展,整个社会包容性发展,城市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这些思想特别贴近中国目前这个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国这个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别有针对性,在资本积累和城市物质基础方面已经基本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社会、经济不可持续的问题。“人居三”会议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强调包容性公平、共享城市发展,对中国城市转型发展有特别巨大的价值。《新城市议程》的目标、愿景、价值观、行动引领等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针对社会分化,经济自然消耗和环境不可持续,以及怎么更加公平共享与可持续等方面值得关注。
胡忆东 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主任 ——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目标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实现
人居三与之前的人居一、人居二相比有质的变化,例如由原来的关注住房这样的基础人居设施扩展到城市化,为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新城市议程》提到城市化的重要工具,规划、设计、财政,以及土地。关于城市和乡村的目标,包括足够的住房、改善贫民区等很有价值,需要不同层面的空间规划和政策予以支持。还有城市的公共空间,最能体现“For all”理念,我们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重视和落实。从多个维度来看城市和城市治理,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高亮 市人大城环委副主任 ——规划需要通过法制化来进一步固化其法定效果
城乡规划的实施,为确保其法定性、严肃性、连续性,应该有更加细致、具体的法规保障。特别是总体规划,规划的修编从启动开始的各个环节,在法规中应予以明确,并且涵盖所有的规划和相关权益,包括土地权、城市规划区与建成区的管理等。建议通过规划编制的法定化,从而对整个编制成果法定效果有一个固化。
黄经南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不断更新、调整城市规划以及编制体系,适应新环境下的城镇化
本期大讲堂传递了很多新的理念,第一是城镇化,第二是规划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总体来说,中国的城镇化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相对质量要高,包括人居住的环境、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相对较强。政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过去三十年土地不仅仅是作为资源,而且很多时候是作为资本在滚动地推动城市的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城镇化问题,如城乡呈现发展失衡的态势、城市房价过高、土地污染严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不够等,关于城市建设的细节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地调整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并根据乡村的特点和需求量身打造乡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