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86银河国际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二十四)报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革命性转变与多尺度实现

发布时间:2021-05-08 作者: 浏览次数:


引言

结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可持续人居环境,践行习近平主席“两山”理论的课程思政特色,2021年春季学期面向风景园林大一新生开设的“风景园林专业导论”课程,依托“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学术讲座,将通过连续3次学术讲座,邀请专家进课堂,尝试通过“风景园林学科如何而来”、“风景园林专业特色使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如何快速适应社会”三个小主题,分别邀请我校yh86银河国际景观学系赵纪军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杨锐教授,以及优秀校友代表,新成立的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孟建军副董事长,分别对上述主题开展专题演讲,为同学们逐一解答专业学习中典型的疑惑,更好的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和学习目标。

 

风景园林大讲堂暨“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第二十四场报导

 

20215月6日晚19:00-20:30“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第二十四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革命性转变与多尺度实现”分别在线下(yh86银河国际南四楼二楼中厅)和线上(腾讯会议ID:852 762 229)顺利举行(图12)。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系主任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教授主讲,景观学系戴菲教授和殷利华副教授共同主持。会议吸引了众多师生热情参与,讲座为大家呈现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听盛宴”。

 

1 本次讲座海报(高映歆绘制)

 

2 线上讲座(王通老师截图)

 

杨锐教授从1.前言-风景园林专业认知与核心;2.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革命性转变的原因(WHY)、内容(WHAT)及方法(HOW3.案例-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2020年后全球自然保护地优先拓展区域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01 前言-风景园林专业认知与核心

风景园林学的核心是什么?——研究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通过空间的手段(以规划设计为基础,拓展到保护、建设、管理等方面),从自然与人的视角切入人居环境领域,甚至非人居环境领域,对于土地进行保护、规划与管理,最终面向解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20202021年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例如:碳达峰和碳中和)。专业核心不变,但领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拓展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地位实际取决于对国家对生态文明的贡献。风景园林专业应对气候变化时代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响应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这些问题都值得重点关注积极思考。

2020年《Science》杂志确定的十大科学研究热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位列第一杨锐教授研究团队近两年代表性研究前沿成果为例,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革命性转变的原因(WHY)、内容(WHAT)及方法(HOW)进行精彩讲述。

 

02 专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革命性转变的原因(WHY)、内容(WHAT)及方法(HOW)

 

(1) WHY)为什么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革命性转变?

 

 

3 全球生物多样性背景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1)全球生物多样性背景:全球正在经历5.4亿年(寒武纪)以来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的报告,1970-2014年间全球鱼类、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0%。根据《IPBES全球评估报告》,物种灭绝速率是过去1000万年平均速率的数十甚至数百倍(图3

 

 

 

4 爱知目标概况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2)爱知目标概况:由于物种灭绝的严峻性,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第十次生物多样性缔约大会上确立了有名的爱知目标。爱知目标共分为五大类:战略目标A: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战略目标B:减少生态压力;战略目标C:保护措施与预期成效;战略目标D:保护惠益共享;战略目标E:实施保障(图4虽然爱知目标体系设立较为全面,但由于存在自然保护地覆盖率指标过低”(保护17%的陆地和内陆水域以及10%的海岸和海洋区域)、自然保护地的质量要求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各国忽视生态系统代表性、连通性、有效而公平的管理等对自然保护地的要求,一味地追求保护地覆盖率的增长,降低了保护效果)、未针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的目标和手段”(人们的行为模式、消费、生产和相关的经济激励模式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根源)、未形成生态保护和生态惠益分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整体实施进展并不理想。

3)中国爱知目标进展情况良好,但保护效果不佳。政府和学术界已对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做出大量努力,但其生态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全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图5)。

 

5 中国爱知目标进展情况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地尚存在以下问题:

① 自然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并未成为地方政府核心利益,资源开发凌驾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上的现象时有发生用于自然保护的资金效率偏低,缺乏统筹。自然保护地公共参与、社区共管机制不健全,权责利分配不均衡。自然保护地保护效果的监督评估机制不完善。

② 自然保护地网络建构不科学。自然保护地存在明显保护空缺,部分生物多样性价值高的区域尚未得到有效保护。尚未形成合理完整的自然保护地空间网络,孤岛化、破碎化问题严重。自然保护地生态代表性不足、连通性、管理有效性不足。

③ 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国土尺度生态本底调研有待提升。国土尺度保护空缺和保护优先区域的识别有待细化。

④ 自然保护主体单一,未能形成社会合力。我国的自然保护多为政府行为,其他保护主体参与少。

⑤ 自然保护地内外未形成保护的空间合力,无法应对逐渐增大的生态压力。中国面临来自人类活动强度增大、资源过度开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多、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气候变化的生态压力,若不采取得当措施,中国生态环境将继续恶化,并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中国已经走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十字路口,虽然自然保护地数量不断增长,但生物多样性仍处于下降趋势,部分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物种濒危程度加剧及遗传资源丧失等方面。因此,自然保护需要革命性的转变!2030年或更长远的目标也许只能通过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方面的革命性转变根本性的系统重组,包括范式,目标和价值观转变才能实现

 

 

(2) WHAT)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革命性转变?

 

 

6 中国自然保护的理想状态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2050年国际愿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至2050年,生物多样性得到珍视、保护、修复和明智利用,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支持星球健康,并为所有人提供惠益(图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① 保护意识的主流化:转变保护与发展对立的二元思维通过系统性的自然教育,促进价值观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整体主义”转变,让每一个国民认识到自然保护与自身息息相关。

② 保护利用的统筹化:统筹布局城镇体系与自然保护地体系转变局限于保护地的自然保护方式,建立全局性的自然保护-绿色发展政策框架将孤立的保护岛屿转变为网络和社会-生态景观。

③ 保护行动的全民化:将自然保护扩展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

 

 

(3) HOW)如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革命性转变?

 

7 中国自然保护革命性转变的天然优势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中国在自然保护革命性转变中具有先天的优势——优越的生态本底,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图7)。此外,中国也拥有自然保护革命性转变的历史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自然保护受重视程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因此,中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在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自然保护的革命性转变!

 

 

8 革命性转变的实现路径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中国自然保护的革命性实现路径需要综合法律、行政、技术、市场和社会五方力量。杨瑞教授团队提出12条中国自然保护革命性转变的实现路径

① 法律路径:完善自然保护的系统性法律框架。“自然保护”理念全面融入法律体系。建立系统性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将自然保护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载体,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N+X”法律框架

② 行政路径:完善自然保护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自然保护的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加全面自然保护评价增加有效的保护成效指标完善监测指标和技术手段

③ 行政路径:建立生态空间中荒野保护制度。以国家公园为契机,推动中国荒野保护。将部分自然保护地(特别是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以荒野保护区的形式进行管理。

④ 技术路径:建立基于分区协同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中的每一寸土地都同时具备保护与利用的价值,应不同程度地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和义务。

⑤ 市场路径:建立自然保护地指标市场。根据各省所消耗的生态系统服务占比来确定各省应承担的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以省级政府为交易主体,建立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流转市场

⑥ 社会路径:教育的革命性转变:聚焦自然教育的全体系全阶段培养

 

 

03 案例-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2020年后全球自然保护地优先拓展区域

(1) 案例1:基于“三类分区框架”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9 基于“三类分区框架”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目录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10 基于“三类分区框架”的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方法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在本案例中9,杨锐教授重点介绍了其研究方法:采用布尔叠加与加权线性组合(WLC)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离散荒野斑块,并评估其相对荒野质量。分辨率为1平方公里。首先利用布尔叠加法确定荒野斑块,并对土地利用、定居点和道路的距离设定离散阈值。然后使用WLC模型,通过加权和组合六个荒野质量指标,包括生物物理自然度、人口密度、远离定居点、远离公路/铁路、定居点密度和公路/铁路密度,创建荒野质量指数。然后结合布尔模型和WLC模型的结果创建一个集成的荒野地图。研究发现,中国部分地区是一个高度野生的国家,有86000多片荒野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质量各不相同,约77%的现有荒野斑块未被自然保护区覆盖,表明我国荒野地区存在明显的保护空白。这里提供的荒野地图可能支持新的荒野保护区指定、连通性保护和监测计划(图10

 

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献:

Cao, Y., Carver, S., & Yang, R. (2019). Mapping wilderness in China: Comparing and integrating Boolean and WLC approach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2, 103636.

 

(2) 案例2:基于高效益低成本的全球陆域自然保护地优先扩展区域设定2020年后全球和国别目标

 

 

11 基于高效益低成本的全球陆域自然保护地优先扩展区域设定2020年后全球和国别目标-研究问题

(杨锐教授讲座截图)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种社会和生态紧急情况,人们呼吁在全球扩大保护区以应对这一危机。找到哪些新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本效益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杨锐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空间荟萃分析,通过叠加七个全球生物多样性模板来确定优先保护区。然后将这些区域与低人为影响区域相结合,以确定PA指定的成本效益区(CEZ)。CEZ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8%,其中现有的PAs仅占24%。为了保护更多的中东欧地区,该研究共提出了三种方案,分别以保护19%、26%和43%的全球陆地面积为目标。这三个目标为每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制定,并确定了明确的CEZ,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供了宝贵的决策支持。

 

更多详细内容可参考以下文献:

Yang, R., Cao, Y., Hou, S., Peng, Q., Wang, X., Wang, F., ... & Ma, K. (2020). Cost-effective priorities for the expansion of global terrestrial protected areas: Setting post-2020 global and national targets. Science Advances, 6(37), eabc3436.

 

 

报告结束后,针对线上线下学生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提问,杨锐教授进行了细致的回答。随后殷利华老师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1.风景园林的核心竞争力即为解决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华科yh86银河国际景观学系的宣传语景观天下很好回应了杨教授讲座中展现的风景园林是一门胸怀天下的学科。

2.杨锐教授通过讲解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引发的系列问题,分享了其团队发表在高质量期刊上的前沿研究成果,为风景园林专业在世界前沿视角的问题解读与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思路与方法,也再次印证了景观天下不单只是一句口号,风景园林是一门是可以脚踏实地,更可以关怀天下的专业

3.风景园林专业自2011成立一级学科至今,不断地接受时代的挑战并积极应对做出调整与优化,感谢杨锐教授给大家精彩解读了风景园林专业的“何去何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球性的问题。作为地球村命运共同体,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关注风景园林专业不但有可为,而且大有可为。

 

至此,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第二十四期圆满结束。

 

讲座回放

错过讲座的同学不要感到遗憾,景观学系主办方为大家提供了高清讲座录屏,方便大家反复观看学习: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WMKzK9xtGahZqe0vblgVQ

提取码:u5jc

 

 

2021年春季学期“景观学系·学术云”讲座预告:

 

“景观学系·学术云”系列讲座(二十五)

 

讲座主题:“金子总会发光”——规划设计类毕业生如何快速进入社会工作角色

 

主讲人: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孟建军副董事长

 

讲座时间:2021年5月13日,周四晚19:00-20:30

 

腾讯会议ID:191 557 294

 

会议直播网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s/gIoVhnHlRkSy

 

 

欢迎各位师生莅临参加!

 

文案 / 杭天

审核 / 殷利华

 

yh86银河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版权所有Copyrights all reserved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我校南四楼N104室
邮编:430074
电话/传真:027-87556714
院长信箱:mcli@hust.edu.cn

Baidu
sogou